每年都是史上最难就业季,看看教育部今年公布的数据,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将有820万人,参与竞争的毕业生数量像中老年人的血压指数,今年又打破了去年的记录,节节攀升又无可奈何。
毕业即失业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大学生在毕业季应根据自己的专业及兴趣爱好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或者选择考研继续深造学习。
大学扩招以后,高等教育普及化。现在大学生满大街,乌泱泱的。
每年的招聘会,看那黑压压的人群,有密集恐惧症的肯定受不了。有人怪扩招降低大学生含金量,有人怪大学课程设置不实用,有人怪社会阶层固化。然而,不管什么原因,毕业就失业的现实,赤裸裸摆在面前。
几天前,国家表示:就业对于一个家庭来说那是天大的事。如果大学生毕业就失业,那就没有希望,所以我们要将心比心。今年,我们定的目标是至少要保证1100万人就业。现在大学生过于强调大学生身份,自我期望值太高。
有的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眼高手低,不愿意扎根基层。想高薪,又想舒服,更想有面子。
首先是方向,为什么把方向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因为方向比努力更重要,你选了一个错误的方向,那你可能就越走越远了。这也是很多人高考后懈怠的原因,在进入大学之前,老师家长强调的是“上了大学就好了。”但实际真实情况是,上了大学只是一个开始。
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最根本问题,在于如何引导学生不虚度大学时光,有些时候,你在最适合的时间做,才能有最好的结果。这也是家长、老师、学生都要思考的问题。
调研数据
2018年有34.60%的应届毕业生认为“就业很难,形势非常严峻”,48.20%的应届毕业生认为就业“有难度但还可以接受”这个数据来自近期智联招聘“2018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力市场调研”的结果,这项调研覆盖了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特别行政区的90168名毕业生,他们之中有60.8%的户籍在三线及以下城市,普通本科院校应届毕业生占68.9%。
可能普通本科毕业生不太符合人们心里对精英的定位,大家也普遍觉得真正的人才不愁找工作。但我们要用另一份报告来纠正这种观点。由共青团中央学校部主办,全国学校共青团新媒体运营中心和领英联合承办的全国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意愿”主题调研中,只有40%的学生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就业,其中48%的男生认为就业比较困难,而这个数字在女生身上的比例高达60%。共青团和领英发起的这份调研中受访学生更多的是名校背景,把求职目标放在联想、腾讯、星巴克、微软等知名企业。
不管什么样的教育背景,同学们都希望自己走出校园能得到一份不错的工作。这个所谓的“好”是相对的,竞争是绝对的。
面包排队,好岗位得先容得下同学们的灵魂
智联招聘的调研显示,应届毕业生看重“实现个人价值”的数量,达到了选择“挣钱”的近两倍。具体来看有41.70%的应届毕业生认为,找工作时最看重的因素是“工作是我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部分”,分别有26.97%和23.19%的应届毕业生认为是“工作必须符合我的兴趣,做人开心最重要”以及“工作只是谋生的手段,赚钱最重要”。
虽然同学们拿到的offer薪酬仅在3000元/月左右,但赚钱仍然不是他们最迫切的。或许也正是因为拿到的薪酬较低,才把“个人价值”放在首位——希望雇主看到我的优点,给我发挥长处的机会。而另外一部分学历闪闪发亮的毕业生薪酬高很多,他们不需要迫切地获得雇主认可,但却迫切地希望自己未来能更优秀。这两种心态差很微妙,体现在工作选择上是优秀的毕业生把个人前途发展放在首位,其次是薪资待遇和工作环境、企业文化。
用学校带出来的专业知识能敲开雇主的大门吗
星巴克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的招聘总监唐伟发现,“现在的大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非常扎实,但在实际应用方面有所欠缺”。他建议学生们多建立与企业职场人的人脉关系,增加对于业内知识实际应用的了解。
而且非常多的同学会在实习的时候发现这不是自己喜欢或者擅长的工作,看看当下的职场人就知道了,大学专业是什么不重要,摩根大通有医学背景的管理者,微软有汉语言文学毕业的产品经理,毕业后转行的人已经非常普遍了。
根据智联招聘的调研,应届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呈现持续下降趋势,39.2%的已签约应届毕业生表示签约岗位与在校学习专业并不对口。这个现象可以说是学院派跟企业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各自为政。从市场大环境看,近几年移动互联网、共享经济、粉丝经济、智能制造、新零售等新趋势改变着商业模式。跨领域就业、多元化人才的需求持续上升,所以当同学们毕业走出校门,有很多书本上没来得及讲的东西需要自己亲身体验。
迷茫青年自救攻略——体验式就业
根据智联招聘2018年应届毕业生的“成功获得offer/录用通知的主要因素”的调研结果显示,43.88%的应届毕业生认为“有相关的实习经历”是获得offer的主要因素。而且越是教育背景优秀的同学对求职企业和岗位的了解就越迫切。
共青团和领英近期一起组织的企业开放日活动带同学们走进顶尖名企,300人左右的参与名额收到超过15000个报名。成功报名的徐玲来自同济大学,他说:“大家的求职目标不明确。作为在校生,很多时候不知道毕业之后究竟要找什么样的工作,不同类型的企业有哪些不同。也不知道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来说,企业比较看重的是什么”。
其实企业招聘时视线也很模糊,面对这么多的毕业生HR还是很难找得到跟岗位需求匹配的人。近几年雇主想了各种方法拉近跟在校生的距离,利用实习项目、管培生项目和举办比赛的方式筛选人才。所以对同学们来说如果毕业那天才开始找工作已经晚了,就业的起跑线向前拉了几年,当你还在学校的时候就该开始试探外面的世界。
大学生作为职场预备役,大概也就在校的这几年容许你理直气壮地试探职业机会。有的实习项目是在“新手保护时间”内教你快速熟悉工作,也有的公司只是因为实习生廉价抓你来做义务劳动。就业是双向选择的过程,对同学们来说认真对待实习比毕业时匆忙接受一份莫名其妙的offer重要。